您好,欢迎来到国幸易保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保险首页 > 保险知识 > 最新资讯 > 鹿死谁手还是共融共生?——腾讯和阿里保险代理牌照获批

鹿死谁手还是共融共生?——腾讯和阿里保险代理牌照获批

更新时间 2018-01-08

——腾讯和阿里保险代理牌照获批,进军互联网保险,传统保险业如何应对?

10月11日,中国保监会官网一则看似普通的行政许可公告,却在中国保险业引起强列震动,腾讯控股的微民保险代理正式获批。早在9月13日,阿里旗下的杭州保进保险代理获得行政许可。这样,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都有了自己的专业保险中介牌照,他们依托自家互联网巨无霸平台的无比优势,为微信、QQ、淘宝、支付宝、财付通等网络社交工具和支付工具的天量用户进行保险服务,将会给传统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时间,保险公司不淡定了,保险中介公司特别是以做分散业务为主的保险代理机构和代理人队伍,人心惶惶,甚至认为腾讯和阿里的保险代理公司是在与之抢饭碗,会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滴滴打车,曾经借助资本的力量,到处攻城掠地,与出租车司机抢饭碗、抢市场,几大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为了抵制滴滴打车,举行罢工罢市,这一幕会不会在保险业重演?两大互联网巨头的保险代理公司真的是保险业的洪水猛兽来了吗?

客观的讲,互联网进入保险,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保险业划时代的技术进步,其低廉的产品定价、更多的比价选择、便捷的投保体验、方便的线上索赔,深受广大网民的青睐。互联网巨头办保险,毫无疑问会对传统的保险业产生冲击,而且力量是巨大的,对保险业无疑会伤筋动骨。

对于互联网巨头进入保险中介这件事,人们到底怎么看?我们不妨听听媒体和业界人士的一些看法。

首先,互联网保险针对的是特定的网上消费群体,非低廉的特色专属产品很难被网民接受。

  “互联网巨头真的下定决心自己做保险了,会把他们的渠道、场景和能力等全部贡献出来。”有关知情人士表示,微民保险代理也好,保进保险代理也罢,它们除了是保险代理平台外,还是定制化保险产品平台,同一家保险公司在这些平台推出的产品应该和其他保险代理渠道以及该保险公司自己平台推出的产品一定是不一样的,甚至要求会更严苛一些,不然习惯于低价、打折、促销、优惠等活动宠坏的网民不会买单。从已经上线的众安保险可以看出,退运险、航延险,这些低至几毛钱一份的零星的的保险产品,占据了他们整个保费的79%。从欧美日本一些比较成熟的互联网保险市场也可以看出,互联网寿险业务还不到市场的2%。这样,专业保险公司只有提供地板价的专属特色产品,才能吸引网民眼球,只能赚个保费规模,而利润微小甚至无利可图,相信每一个保险公司都是清楚的!但是,随着今后业务的普及,两大巨头的互联网保险代理,肯定会与参与传统业务的竞争,再次瓜分市场!

其次,保险公司和这两家互联网巨头的代理公司的合作,相互都会慎重考量。

保险代理机构是指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佣金,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专门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保险代理公司自身没有保险产品,必需接受保险公司的授权,代为销售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

有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巨头的保险代理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一定有其偏重性,这些平台不会与所有保险公司合作。他们会重点选择一些与互联网高度相关的产品。如微民保险代理,车险有其自身众安保险的车险,产险有其第二大股东台湾富邦产险的专属产品。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与之合作也会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因为自身机构不太健全、获客渠道较少、保费规模较小、急需借助互联网巨头的平台的海量客户资源迅速做大保费规模。

而经营时间较长、机构铺设到位、业务渠道成熟、员工队伍稳定、保费规模大、经营效益好、技术力量强、掌握了一定核心资源的一些大中型保险公司,对于与互联网巨头的保险代理平台的合作,则相对持谨慎态度。只有在新兴的业务领域,才有合作的愿望。他们对传统财产险业务、技术含量高的寿险业务和车险等核心业务,出于对自己核心资源的保护,会相对比较慎重。尤其是车险,因其占据财险市场的80%,且海量车主信息及其延伸的超额保险消费能力,一旦被互联网巨头所掌握,传统保险业十几年积累下来的用户基础,就转手送给了互联网保险巨头。如平安保险他们就明确表示平安自身的车险业务不会与之合作,他们参股的众安保险的车险才是微民保险代理的重点发展险种。同时,国内保险业某巨无霸集团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他们集团十分重视自身互联网建设这一块,但目前还没有考虑参与互联网巨头的保险代理合作。

传统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巨头相互合作代理保险,之所以会采取审慎的态度,他们心里也很清楚,对于这些无所不能的互联网巨头,今天的战略合作者或者股东,明天也许就是你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早在2010年,华泰保险就和阿里达成战略合作,推出淘宝货物退运险,2014年“三驾马车”的众安保险正式成立,退运险成为众安的最大保费来源,昔日的合作伙伴成了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华泰保险在退运险市场黯然出局,而“众安在线”依靠马云爸爸钦赐的退运险,迅速崛起,稳住了过去三年的保费收入规模。

同样是,2016年阿里巴巴宣布和中国太平、太平人寿成立阿里健康保险,随即7月蚂蚁金服以51%持股控股国泰产险;腾讯已多次涉足互联网保险,除刚刚获批的微民保险代理外,持股10.42%众安在线、持股20%英杰华人寿、持股15%和泰人寿。微民保险代理的第二大股东台湾富邦财险,其承保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就是为微民保险代理做背书的。

在见惯了腥风血雨的互联网后,传统保险巨头早就树立了危机意识,为了应对互联网保险,也做足了功课,除了拥有稳定的传统渠道,这两年他们也纷纷加大自身互联网开发力度,在自营网站建设、APP以及渠道伙伴上销售保险产品都已经形成了布局。在与互联网保险巨头的竞争中,早已暗暗发力,迎头狙击。看看众安保险依靠退运险、航延险起家的当家险种,这类险种的好处是,面向屌丝群体,短时间内快速刷单并获得用户好感,但本质就是不赚钱,市场容量又很小。过去传统保险巨头并非没有能力做这些业务,而是不屑于做,别人看中的是万亿级市场的竞争,哪里有空来应付每年几十亿需求。但他们的狼性是不变的,他可以不做,但不能让你做。短短两年,各大保险公司就纷纷介入了退运险、航延险,并且迅速瓜分了众安的市场。

保险行业的人都知道,车险是个不赚钱甚至新进入者必亏的险种市场。尤其是过去两年纯互联网车险的加入,导致价格战进一步厮杀,车险行业场面一片混乱,投诉率也节节攀升,最终逼迫保监会在今年7月发文要求全面整顿,并且不允许无车险牌照的互联网企业经营车险业务。互联网车险与传统渠道车险相比较,已经没有了明显的价格优势。线上车险的打折、让利都被明令禁止,线下各种看不见的渠道,大兴其道。谁又能说今年7月的车险监管办法的出台,不是各种利益集团较量的结果?毕竟涉及全国800多万保险代理人的利益和每年近100亿元的代理人增值税和个税。每项政策的出台,谁能说背后没有国家意志的体现?

再次,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希望享受市场竞争带来的价格让利和优质服务,但不希望保险市场被寡头垄断。

这几年O2O烧钱很夸张,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为了迅速干掉对手,然后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

这样竞争之初,自然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价格让利和优质服务。滴滴打车形成之初,所有的打车者都在欢呼滴滴打车带来的便利和打车带来的价格补贴,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几乎被人们形容为不思进取理所应当被互联网取代的行业。

然而,一旦形成垄断,资本逐利的本性就暴露无遗。据日经中文网报导,腾讯和阿里目前总市值皆逾40兆日元,可谓资金丰沛,只要这两家看中锁定的企业,随时都可出手投资,但这样一来,其他企业可就很难存活了。

腾讯和阿里最近一年分别瞄准摩拜单车和ofo,以数百亿日元为单位连续投入资金,其他公司根本无力与之抗衡。现在中国到处可看到单车坟场,两强之外的共享自行车正迅速消失中。

从数字可看出这两家企业垄断有多惊人。2016年秋季共享单车在中国大爆发,一年内就有50家企业投入,不过市场格局早已尘埃落定。摩拜单车和ofo市场占率达90%,不到一年就完胜其他公司。

再看中国甚为普及的外卖服务,从2016年迄今已成长为2兆日元规模的巨大市场。阿里投资饿了么,并在8月底宣布收购百度外卖,事实上,市场已被饿了么和腾讯旗下的美团外卖垄断。日经指出,《反垄断法》在中国似乎完全没有意义,2015年,阿里巴巴出资的快的与腾讯旗下的滴滴突然合并,诞生了「滴滴出行」,此合并案震惊了市场。

2016年夏季,滴滴还出招封锁美国Uber (优步),经中国政府同意收购优步的中国业务后,市场已被滴滴全部垄断,一家独大的滴滴马上调涨30%乘车费用,因而遭到消费者抗议。

日经分析,阿里巴巴和腾讯垄断所造成的后果,中国无论诞生多么有潜力的新兴企业,都会被认为“反正要被阿里巴巴和腾讯收购,市场竞争会立即结束”,这种消极的氛围正开始在中国蔓延。

现在互联网巨头又强势进军保险业,会不会形成市场垄断?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都十分关注!对于业内来说,垄断一旦成功将会造成行业重新洗牌;对于广大保险消费者来说,垄断前期对他们一定是福利,但是,这种福利到底能够持续多久?

互联网保险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销售模式即将消失,保险公司线上加线下的销售模式可能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全国一万多家保险中介机构、800万保险代理人,绝大多数是会生存下来。作为中小保险中介机构,如果既有线上平台,也有线下落地队伍,这样的公司与时俱进,不仅不会死掉,而且会做得更加风生水起。作为个人代理人,在互联网时代,也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从传统渠道获得保险产品,还可以通过注册互联网保险平台成为代理人,获得更多的优质保险产品,他们既可以继续做好自己的传统业务,也可以做互联网保险平台业务,甚至可以依靠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为新老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中介进入保险行业,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互联网巨头踏进保险领地,抢分蛋糕,也是迟早的事。既然来了,我们应该泰然处之!2016年全国只有4.16%的保险深度,全国保费规模都达到了3万亿。互联网保险的兴起,不仅不会冲毁传统的保险业,而且会迅速扩大保险的深度和密度,促进保险业的共生共荣。我们用不着担心鹿死谁手的问题,而要考虑共融共生的事情。至于如何共融共生,商业的本质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和用户需求本身,只有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优质保险产品,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维护好客户关系,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 2015 国幸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2017145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341号

隐私声明 技术支持:网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