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中国古代诗文当中,我们发现,写秋天写得最好的,不是唐诗,不是宋词,而是这首你我皆知的元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系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小令开句“枯藤老树昏鸦”即给人一种萧瑟肃杀的深秋感染;“小桥流水人家”笔锋一转,将读者的视线瞬间被带向和平安详的远方。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勾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又添上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全曲短短28字,不着一“秋”, 不用一“思”,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天净沙•秋思》虽只属于一首散曲,但却具备了中国诗歌的所有艺术特征。所以,它是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式悲秋意境最美的作品,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被称为“秋思之祖”。